秦皇岛:偏远山村变身美丽幸福“桃花源”
最美人间四月天,桃花如霞香满村。4月中下旬,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大新寨镇王汉沟村漫山遍野的桃树进入盛花期,一年一度的桃花文化节开幕,吸引大批游客到村里赏花观光、踏春游玩。
村民王艳玲经营的“农家乐”生意异常火爆,提前三天就有游客订餐,接连一周的餐位全部订满,她还组织几名农村妇女一起为村里的大食堂提供餐饮服务。
“每年桃花节,我们村里都特别热闹,大巴车、小轿车一辆接一辆,村民摆摊卖农产品、经营小吃,都跟着挣钱。”王艳玲说,今年村里的游客比往年多,年初到现在村里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的旅行团和研学团,她对今年的收入信心满满。
地处偏远山沟,在周边众多村庄中,王汉沟村没有发展优势,村民以前主要种玉米、高粱等大田作物和苹果、梨等果树,种植老套分散、效率低,如今的王汉沟村在发展中脱颖而出、走在前列,这得益于全村人积极转变种植结构,探索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从2010年起,王汉沟村逐步调整种植结构,通过盘活集体山林资源,开发荒山,发展黄桃规模种植,因昼夜温差大、水土光照条件好,王汉沟村种出来的黄桃甜脆可口。
为了让“酒香”飘出“深巷”,从2013年起,王汉沟村每年春天都举办桃花节,吸引众多客商和游客到村洽谈参观、赏花踏春,采摘、农家乐随之兴起,乡村旅游开始蓬勃发展,黄桃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客商到村里收购的价格比当地收购站还高,黄桃销往京津冀、内蒙古、东三省、陕西等全国各个省市。
村民邓玉和种了600多棵桃树,经过精心管护,收入逐年提高,“去年我家黄桃卖了5万多元,大伙儿收入都不错。”邓玉和说,以前村里的水果要拉到外庄卖,而且卖不上价钱,近些年,村里的黄桃不愁卖,客商进村抢着高价收购,游客采摘价能卖到8元至10元。王汉沟村凭借高品质的黄桃出了名,村里也出现了不少种植能手,邓玉和每年外出剪枝能挣到1万多元。黄桃变成“黄金果”,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随着街道升级、房屋改造、环境治理,新建民宿、旅游老街、文化广场……王汉沟村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逐步构建以黄桃产业为主导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体系,开展黄桃深加工,针对不同的旅游群体,创新开发农耕、素质拓展等一系列针对孩子的研学活动,以及相亲会、企业团建、党史学习教育等成人活动,建设环山小天路和民宿依托周边长城资源,吸引骑行爱好者进村休闲度假。通过村集体改革,成立运营公司,盘活整合土地、房屋等各种资源,把资源变成资产,让农民变“股民”,实行市场化运营、公司化管理。
邓玉和以闲置的老宅院入股了村里的民宿合作社,破旧的老房子被改造成洋气但带有乡土气息的农家院,用于经营农家乐餐饮,每年获得一笔收益分红。“想都不敢想,破院子还能带来收益,多的时候一年分两万元。”邓玉和感受到农村发展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村集体+合作社+公司+村民”的模式拓宽了王汉沟村集体收入渠道,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特色乡村振兴之路,村民人均年收入已从十年前的2000元增长到2万元,偏远的穷山沟正逐渐变成美丽幸福的“桃花源”。
近年来,秦皇岛市抚宁区大力发展助农增收产业,培育壮大生猪、肉(奶)牛、蛋鸡、生姜、西红柿、黄桃、板栗、苹果、桑葚、软枣猕猴桃等特色主导产业,带动农户增收、就业,形成连片开发、规模经营、龙头带动、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新格局,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全力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原文链接:http://nync.hebei.gov.cn/html/www//qsxxlb/165466439040621363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