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环保的烦恼变成增收的“法宝”
寒冬料峭,和龙市龙城镇延边龙合牧业有限公司的牛舍里,一头头壮硕的黄牛正悠闲地吃着饲料,好不惬意。
为推进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和龙市龙城镇融合党支部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探索“党支部+公司”发展模式,创新开拓出一条有效实现秸秆资源过腹再还田、农牧循环发展的振兴路。
龙城镇是农、牧业大镇,肉牛养殖数量多、分布广,具有发展肉牛养殖项目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且玉米秸秆等资源十分丰富,将“废弃”的秸秆变成肉牛饲料,有效实现秸秆资源过腹再还田,十分符合“秸秆变肉”的发展思路。
为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走出一条生态环保的可持续增收之路,2021年9月,和龙市龙城镇深入推行“支部联建”“村企联建”模式,组织清湖、牛心、和兴、工农、合新、泉水等6个村集体联合出资1000万元,联合创办延边龙合牧业有限公司,以清湖村为中心,重点聚焦肉牛养殖项目,各村集体按照出资比例进行收益分配,获得收益后,为入股村民进行收益再分配。同时,建立健全玉米等农作物统一收割、秸秆统一打捆的收储体系,把秸秆由环保的烦恼变成增收的“法宝”。
过去,和龙市龙城镇各村养殖业都是小农户单打独斗的分散经营状态,规模小、效益低、竞争力弱。如今,延边龙合牧业有限公司将党的组织优势融入产业发展中,把党员嵌在“链条”里,由各村党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带领群众上项目、闯市场,将分散的资金、劳动力、土地组织起来,实现由原有的单一的生产经营转向从事多种经营和服务的综合化发展,让养殖的“小个体”变成养殖的“大公司”,实现党建与富民“同频共振”。“自从有了牧业公司,我们在家门口就有了工作机会,现在每个月能收入三四千元钱。”在延边龙合牧业有限公司工作的清湖村村民程凤才高兴地说。
清湖村党支部书记常利臣向记者介绍说,延边龙合牧业有限公司工程计划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投入1000万元,包含两个标准化牛舍,目前一个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另一个将于明年春天开工建设,二期、三期工程也将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公司共育有240头牛,其中,母牛200头、育肥牛40头,新年过后再购买100头育肥牛。今年末,我们的纯收入保守估计在15万元左右。”常利臣期待着,肉牛项目能带领全体村民乃至全镇人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犇”头十足。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dny/nyhb_98540/202201/t20220104_836964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