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村文化生活网

农村文化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视点

谭汝为:模糊语言是怎么档子事?(下)

时间:2009-12-07 来源:  作者:

8.模糊言语是个人在言语交际中的具体产物

同模糊语言不同,模糊言语是某一个人在言语使用、言语交际中的具体产物,它不属于这个语言社团的全体成员,总是和具体的语言环境紧密相关的。例如:

1)黛玉两眼直瞪瞪的瞅了他半天,气得%26ldquo;嗳%26rdquo;了一声,说不出话来。见宝玉的脸上紫涨,便咬着牙,用指头狠命的在他额上戳了一下子,%26ldquo;哼%26rdquo;了一声,说道:%26ldquo;你这个%26mdash;%26mdash;%26rdquo;刚说了三个字,便叹了一口气,仍拿起绢子来擦眼泪。(曹雪芹《红楼梦》)

2)我原来在农场的时候,有一个青年指导员给我写信,表示了那个意思。(张抗抗《夏》)

例(1)%26ldquo;你这个%26mdash;%26mdash;%26rdquo;这句模糊言语,是此情此境之中,黛玉对宝玉既由衷爱怜又恼怒嗔怪,想倾诉衷肠而又难以直言,内心百感交集而又欲说还休的复杂情感惟妙惟肖地描述出来。例(2)根据上下文的语境,%26ldquo;那个意思%26rdquo;的真实意思不言自明。

9.模糊言语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

语言的模糊性是模糊言语产生并赖以存在的基础,而模糊言语是语言的模糊性在言语运用中的具体体现。模糊言语在现实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例如%26ldquo;这个人真有点那个%26rdquo;%26ldquo;不敢恭维%26rdquo;%26ldquo;不敢苟同%26rdquo;%26ldquo;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26rdquo;%26ldquo;无可奉告%26rdquo;%26ldquo;不好意思%26rdquo;%26ldquo;给您添麻烦了%26rdquo;等等。在口语交际中,使用模糊言语是否得当,能否取得良好的表达效果,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修辞问题。

19729月,田中角荣作为二战后首位访华的日本首相来到北京,与周恩来总理就改善中日关系问题举行会谈。田中角荣说道:%26ldquo;过去几十年间,日中关系经历了不幸的过程。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我对此再次表示深切的反省。%26rdquo;周恩来总理听到这里,立即反问:%26ldquo;您对日本给中国造成的损失怎么理解?%26rdquo;田中角荣这才意识到自己表达不当,连忙做了一番解释。%26ldquo;添了很大的麻烦%26rdquo;是模糊而婉转的外交辞令,但是,日本在侵华中给中国人们造成的巨大的民族灾难,怎么能轻率地用%26ldquo;添了很大的麻烦%26rdquo;来轻描淡写呢!这个例子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使用模糊言语如何达到良好的修辞效应,受到表达与接受,语义与语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很值得深入探研。

10。运用语言的模糊性来提高表达效果

模糊修辞学是修辞学的一个新兴的分支学科,是研究运用语言的模糊性来提高表达效果规律的科学。模糊修辞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模糊语言和模糊言语。

研究模糊语言,主要是结合结构、语义去研究在交际活动中模糊词语、模糊结构的种类、特点及其修辞功能。研究模糊言语,主要研究它的类型、产生根源和修辞特点。而后者更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所在。汉语修辞学中的反语、双关、婉曲、别解、谐解、跳脱、折绕、拈连、矛盾语、囫囵语、似不通等辞格、辞法都可以从模糊理论的角度进行阐发分析,把它们纳入模糊修辞学的研究疆域。

模糊修辞,一方面要研究如何利用语言的模糊性,去获得最佳的表达效果;探索并总结那些获得最佳的表达效果的模糊词语、模糊结构的结构方式和表达规律;另一方面要研究如何避免和消除模糊词语、模糊结构不利于交际的负面影响,研究表达效果低下的模糊言语的成因和克服方法。用修辞两大分野体系划界,前者属于积极模糊修辞,后者属于消极模糊修辞。

(全文完)

项目网站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