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村文化生活网

农村文化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视点

记闵恩泽院士的科技人生

时间:2009-12-07 来源:  作者:

晏彪按:

在为庆祝中国科学院成立60周年之际,由中科院策划的我国首部《国家荣誉%26mdash;%26mdash;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报告文学》文集已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有幸有是作者之一,采写了10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之一的闵恩泽先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该书的《序言》中指出:%26ldquo;他们是我国科技战线上的杰出代表,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科学家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求实求是、创新开拓、团结协作的时代精神,和科学民主、严格严谨严密严肃的优良学风,以及我国科学家的高尚品德、人格魅力。在数十年的科研生涯中,他们不仅为我国的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还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成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楷模。%26rdquo;从他们身上我们会深刻感受到我国科学家的崇高精神、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

  现将我采写的这篇报告文学《生命之催化乐章%26mdash;%26mdash;记闵恩泽院士的科技人生刊登于此,以飨各位博主。

第一章 国家的重托

闵恩泽院士归国五十多年,奠基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以知识报效国家,一生成果难数,开发生物柴油推动绿色化工,凭贡献乐享人生。

%26mdash;%26mdash;%26ldquo;感动中国%26rdquo;推选委员陆小华

一个阳光灿烂的清晨,我来到位于北京学院路上的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这院子真美,大树成荫,小草成片,花儿艳丽,鸟语欢声。前来迎接我的曹主任说,您是不是觉得我们这院不像是搞化工的?

的确,这里不但没有任何化工试验传出的难闻气味,而且鸟类品种颇多,绿化得很好,在北京能有这样环境的场所不多,看来%26ldquo;绿色化工%26rdquo;的理念真的植入到每一位化工人的心中了。

人的情绪往往被感官所左右,满眼的翠色,绿茸茸的草坪,朝你微笑的花儿,向你投来欢迎似的鸟鸣,扑鼻而来的青草味儿,如此种种都让我感到神清气爽。置身在这样优美的环境里,我们的科研人员能不心情舒畅吗?

闵恩泽院士会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一路上我暗自思忖着。当我们走进他的办公室,这位两院院士、耄耋老人,已经在等候我们了。

我打量着这位年过八旬的老人,满头银发,面色红润,精神矍铄,穿着一件白色的衬衣,身上没有任何让我感觉到阔绰的物件。尽管操一口我很难听懂的%26ldquo;四川普通话%26rdquo;,但老人可掬的笑容和慈祥的目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是一位%26ldquo;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6rdquo;的长者。几句寒暄,闵院士儒雅的谈吐,和蔼可亲的笑容竟如一位普通老人。

我采访过各种各样的优秀人物近百位,有的功过参半,有的成绩卓著,做人傲慢。但是在石科院,只要谈起闵恩泽院士,无论是他的学生、同事、领导还是朋友,都流露出钦佩之意。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就难在一辈子都做好事。同样,一个科学家令人钦佩不难,难就难在让所有接触过他的人都为之钦佩。
闵恩泽就是这样的科学家。

%26ldquo;我这一生只做了三类工作,第一类是国防急需,石化发展急需;第二类是帮助企业扭亏为盈;第三类就是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的工作。%26rdquo;

我们访谈就是在这样的语境下开始了。

67年前的1942年,当时正是中华民族蒙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奴役的苦难岁月,江山破碎,民不聊生。

这一年秋天,年方18岁的闵恩泽怀着科学救国的美好理想,从成都来到重庆,被保送进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大二开始转学化工。1946年,闵恩泽毕业回到家乡成都,在一家自来水厂做分析化验员,后来又去重庆一家肥皂厂实习。

不久,闵恩泽舅父、银行家吴晋航告诉他,上海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要招收一批印染技术人员,经过培训,以后还有出国的机会。这让闵恩泽眼前一亮,他很想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194610月,闵恩泽以第一名的考试成绩进入当时中国最大的印染厂%26mdash;%26mdash;上海第一印染厂。通过一年的培训,他当上了漂染车间的技术员,然而工作却十分劳累,每周工作七天,每天值班12小时。更让他不安的还是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国家的前途在哪里,自己的前途又在哪里?

1945年闵恩泽已通过考试取得了自费公派留学的资格,可以购买官价的美金外汇。通过舅父的帮助,加上自己的积蓄,他购买了外汇,于19483月进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工程系留学。当时的想法是去攻读硕士学位,一年之后就回来。但他从未想到的是,这一去竟是八年,也未想到去时只身一人,重新踏上故土时却已成家。

194812月份,闵恩泽就拿到了硕士学位。但是这时中美关系突变,美国国会立了一个法,不准中国学理工农医的留学生离开美国国境。美国政府让这些留学生读博士,提供奖学金,毕业之后也允许在美工作。

闵恩泽靠着奖学金在化学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他的未婚妻陆婉珍也从伊利诺斯大学转来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陆婉珍与闵恩泽是中央大学化工系同班同学、上海第一印染厂的同事,他们1948年订婚,1950年结婚,1951年博士毕业。 19517月,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闵恩泽,开始在芝加哥纳尔科公司担任副化学工程师,一年后升为高级化学工程师。闵恩泽进入了美国的企业,看到了企业的工业研究是怎么做的:将市场中发现的问题,怎样拿到实验室研究;研究成功后,又如何在工厂生产和到市场去销售。这些对闵恩泽后来的研究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这在美国学校里是很难学到的,闵恩泽一直认为这是他在美国最大的收获。

在当时的美国,凭两位博士的薪水完全可以过着非常优裕的生活。闵恩泽跟爱人都在企业里工作,花一个人的钱就足够了。

这时,祖国不断传来好消息,四川人民期盼多年的成渝铁路已经建成,父母也都盼着他们回国。闵恩泽开始盘算:原来准备去美读一个硕士学位的计划早已超额完成,现在不仅获得了硕士学位,还获得了博士学位,而且学到了美国企业实际开发技术的经验,是该回去报效祖国的时候了!

闵恩泽、陆婉珍夫妇归心似箭,他们的恩师和朋友知道了他们的心意后,都来挽留他们。是啊,论生活条件,在美国他们什么都有了,可金钱、洋房、汽车对他们来说,只是过眼烟云,他们更执著于报国的情结。虽说祖国还是一穷二白,可那是他们的根呀。闵恩泽、陆婉珍夫妇去意已定,但由于美国政府的封锁,归途无路,一筹莫展。

这时闵恩泽想到了他在香港担任中国印染厂的好友,想请他帮助。于是朋友与其公司董事长商量,向闵恩泽发出聘书,请他担任研究室主任。

闵恩泽拿着研究室主任的聘书,向美国移民局递交了申请。移民局官员接见了他,说:%26ldquo;我们知道你的真实意图,你是想回到你的国家。%26rdquo;

闵恩泽不语。

移民局官员说:%26ldquo;回国,共产党是不会信任你们的。为什么要把脑袋往花岗岩上撞呢?%26rdquo;

闵恩泽仍然不语。

移民局官员望望他,确信他去意已定,然后摇了摇头,在叹息声中在他的申请上盖了印章。

19558月,闵恩泽和陆婉珍踏上了香港的土地。在香港呆了三周,就离开香港回到了祖国大陆。

闵恩泽夫妇回到了阔别8年的祖国。多年的游子,像浮萍一样,没有找到扎根的土壤,现在,当他们踏在自己国家的土地上,那兴奋,那满足,那种踏实的感觉,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闵恩泽身上流淌的是炎黄子孙的血液,胸中跳动的是忠诚于中华民族的炽热之心。他回来了,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踏上祖国大地的那一刻,闵恩泽夫妇激动得泪水夺眶而出。可迎接他们的并没有鲜花和掌声,一切都是那么平淡。他们先回上海,后来到了北京,住在了高教部一个留学生招待所里。他们每天出去找工作,但很多单位都不敢接收从美国回来的人,他们接连吃了几次闭门羹。幸好闵恩泽在中央大学化工系时的师兄武宝琛在得知他们的处境后,将他引荐给石油工业部部长助理徐今强同志,徐今强果断拍板,安排闵恩泽参与筹建北京石油炼制研究所(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前身)。就这样,在借来的几间旧平房里,闵恩泽开始了催化剂研究,这一干就是五十多年。

项目网站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