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村文化生活网

农村文化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视点

谭汝为:中国模糊语言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时间:2009-12-07 来源:  作者:

中国模糊语言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谭汝为

在模糊语言学的学科建设方面,不少学者进行了积极探索。北京师范大学伍铁平先生的《模糊语言学》从模糊语言基本理论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初步建构了模糊语言学的学科体系。南京大学王希杰教授的论文《模糊理论和修辞学》(刊于《新疆大学学报》1983年第2期),后被编辑到中学语文课本高中第六册,该文对模糊理论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其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的不同,汉语模糊语言研究也形成了不同的体系。湖北师范学院黎千驹的《实用模糊语言学》、《模糊修辞学导论》和《模糊语义学导论》三部专著,在明确模糊语言学、模糊语义学和模糊修辞学的学科性质及对象的基础之上,分别对这三个分支学科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分别建构了这些学科的理论框架体系。孙连仲、高炜的《模糊语言学》、陈治安、文旭、刘家荣的《模糊语言学概论》,蒋有经的《模糊修辞浅说》,张乔的《模糊语义学》,吴振国的《汉语模糊语义研究》等,皆具有各自的体系与特色。

(湖北师院语言中心主任黎千驹教授)

在模糊语言学的应用研究方面,如在模糊语言的修辞功能研究,模糊辞格研究,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研究,模糊语言与社会交际研究、模糊语言与文章写作研究、模糊语言与辞典学、词汇学、词源学、术语学、翻译学、语体学、文艺学、美学、法学、思维学、人工智能等相关学科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不少成绩。如孙连仲、高炜的《模糊语言与文学创作》、孙连仲、南纵线《模糊社会语言学》等都具有开拓的意义。

(左起:黎千驹、谭汝为、湘潭大学李军华教授)

模糊语言研究历来就与许多其他学科具有交叉和综合的特征。例如与社会交际、文章写作、辞典编纂、词源理据研讨、术语规范、职业汉语能力培养、语体风格研究、公关技巧、商贸会谈及外交辞令、文艺美学、阅读鉴赏等相关学科或分支学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湖北师范学院语言学研究中心是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该中心以“搭建中国模糊语言学术交流平台”为己任。最近两年,该中心连续两次成功举办了“中国模糊语言研究学术研讨会”。日前,该校领导提出了模糊语言学科建设的愿景目标:“五个一工程”,即成立一个全国性的模糊语言学术团体,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场所,创办一种模糊语言刊物,出版一套模糊语言学研究丛书,凝聚一支具有战斗力的研究队伍。——可谓弘毅务实,志存高远!事实上, 湖北师范学院已成为中国模糊语言研究的重镇和中心。

在学科建设方面令人欣慰的是:以湖北师范学院语言研究中心主任黎千驹教授为代表的中年学者,年富力强,学风笃实,基础厚重,视野开阔,成果丰硕,在模糊语言研究方面前程无量,堪当大任!他们取得的研究成果和科研后劲,昭示着:中国模糊语言学学科建设将提升到新高度,学科理论将逐步臻于完善。

模糊语言是从国外引进的一门新兴学科,虽然近20年来,在学科建设、理论建构、应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距离建成一门较为成熟的学科,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有待于学者的不断努力深化和开拓,以开创学科建设的新局面!

项目网站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