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村文化生活网

农村文化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视点

《红楼梦》翻译的中美竞赛

时间:2009-12-07 来源:  作者:

11月25日,我做客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台《博闻天下》节目,和网友和收音机听众,分享了杨宪益和戴乃迭的传奇人生。

鲜为人知的翻译竞赛和历史遗憾

在今天,我们都知道《红楼梦》有两大英文全译本,一个是霍克斯,一个是杨宪益和戴乃迭,其实,这两个译本的翻译,就像一场翻译的竞赛,美国企鹅出版社和中国外文出版社先后启动了《红楼梦》的英译工作,杨戴二人的工作基础应该说比霍克斯要好,首先,霍克斯在英国,杨戴在国内,对《红楼梦》中文版本的甄选,杨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其次,杨戴的翻译是中西搭档,效率也比霍克斯一个人要好得多;

杨戴二人在1960年代初期即开始动手翻译《红楼梦》,如果一切顺利,在70年代初,即出版英译本是完全有可能的。抢在霍克斯版本之前,成为“第一个红楼梦英文全译本”,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万分可惜的是,1968年,杨二人涉嫌“帝国主义特务”,被秘密逮捕,遭受残酷迫害,身陷囹圄长达四年之久,1972年被无罪释放。就在杨戴在牢狱中被迫害的时候,霍克斯在英国的翻译非常顺利,1973年,就是杨戴出狱一年后,霍克斯的英文版《石头记》正式出版第一卷,这场《红楼梦》英文翻译的中美竞赛,我们“失利”了。

由于父母被捕,杨戴的独子备受摧残,精神受到^造**派的严重刺激,后来,孩子发疯至死。杨戴二人身心俱焚,特别是戴乃迭先生的身体被噩耗击垮。这时,霍克斯的第二卷翻译也完成了,1977年,美国企鹅出版社出版了霍译《石头记》第二部。

杨戴二人忍着巨大的悲痛,出狱后重新启动《红楼梦》英文翻译工作,在1978年,终于出版了自己的英文版《红楼梦》第一卷。而此时,霍本在西方世界已经发行了5年之久,风靡英语世界,这让译文严谨度更高的杨戴本的影响力,始终被局限在中国内地。这让我们感到非常惋惜!

第一个准确翻译《红楼梦》的书名

我认为杨宪益先生是中国翻译学界的泰斗,也是中国红学界具有里程碑式的大师,他和夫人戴乃迭为《红楼梦》的海外传播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很多人都知道杨先生的译本很出色,但是,究竟杨先生的译本到底好在哪里,由于专业所限,就鲜为人知了。我仅举两个例子:
第一,国人很少关心《红楼梦》中的“楼”是什么意思,但是在对外传播中,则需要弄清楚其含义。《红楼梦》这个书名早在1846年,被Robert Tom翻译为“Dream of Red Chamber” (第六回译文),用chamber 来翻译“楼”,此后,1868年E.C.Bowra的前八回译本、1892年Bencraft Joly前56回译本、1927年王良志95回选译本、1929年王际真39回选译本,这些《红楼梦》的英文选译本都沿用了“chamber”一词。可是,1978年,杨宪益和戴乃迭选用了“Mansions”来翻译“楼”,涵义重点在大观园之“楼”,是宏观视野中的亭台楼榭、府邸大院,我想这和“红楼梦”的本质涵义是吻合的,所以,真正把《红楼梦》这个书名翻译得正确和完美的人,是杨戴二位先生。

为《红楼梦》恢复了红色
第二,在国际红学界,杨戴译本最大的功绩,就是为《红楼梦》恢复了“红”色。霍克斯去除了《红楼梦》中的“红色”,比如,“怡红公子”译为Green Boy,为了避免出现“红色”,霍克斯甚至把书名定为《The story of the Stone》(石头记)。但是,无论基于怎样的原因,令《红楼梦》在海外传播中失去了“红色”,这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杨戴二人的全译本则完整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红色”涵义,一部文学著作的全文翻译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感谢杨戴二人的英文全译,这让近四十年,《红楼梦》全本在英语世界,保持着基本的中国文明的面貌而流传着。

因此,不仅是翻译学界,而且,众多的红迷,也沉痛地纪念杨宪益先生,同是红楼梦中人,在“新浪红学”圈子里,万名红楼网友痛悼杨宪益先生,杨宪益不仅仅是中国翻译学界的一座丰碑,而是中国红学界的一座不可逾越的顶峰,杨先生,戴先生,我要说一句:

同是红楼梦中人,来生再续石头缘

项目网站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