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之远,情之切---读《国风 周南 关雎》
国风 周南 关雎
书名:诗经 作者:不详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接触《诗经》最早的篇章,大概就数这一段落了。
直到我儿时晦涩不解的词语在多年后成为青涩的羡慕的时候,我才真正发现,《诗经》中的《国风 周南 关雎》用来形容一段年少时候的时光是再合适不过了;在《国风 周南 关雎》中,我的那些诞生于青涩年代里的暗恋像极了这段诗词的暗语。很多时候,在细灯下拨开这些原本已经泛黄的书页的时候,才会发现,其实在时间里,爱情是可以让人充满勇敢的。
对于这一篇已经被后人传诵千古的诗词而言,任何轻易的指点都是一种玷污;但我实在掩饰不住内心的欢愉,在寒冬的夜晚一遍一遍地阅读着属于遥远时代里的美好。那样的时光里的爱情仿若琉璃一般晶莹剔透,而那样的爱情却也像极了年少的青涩心理,直至今日,手捧这些来自远古时代的诉说的词语,我一遍一遍地感受着那种极致的美丽。
《国风 周南 关雎》在《诗经》中能成为开篇的段落,我想这一定有着其在所有诗句中成为无与伦比的地方。年少的少年在沙洲河的旁边看到自己心慕的女子的时候,思念于是成为了他铭记的全部;看到美丽的姑娘采着荇菜的时候,少年在遥远的地方看到了欢愉。这样的情景作为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寄托,《国风 周南 关雎》将一副甜美的画卷表现得淋漓尽致,直至千百年后人们捧起这样的诗卷的时候,仍然能看到千百年前的那种关于爱情的感伤。
我一直觉得,《国风 周南 关雎》作为《诗经》里重要的篇章,其不仅仅描写了那个时代里的一种生活,其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国风 周南 关雎》叙说了那样一种恬美的感情。在我现在所生活的时代里,《国风 周南 关雎》所带给我的关于感情的全部的形象,是这个时代里的爱情给我的冲击带来的全部寄托。虽然年代已经很久远,并且《国风 周南 关雎》离的爱情是否曾经真切的发生过,不过,如今这一切在无从考证的前提下已经不再那么重要,至少我从《国风 周南 关雎》里面相信过,这世界上曾经有过一种感情充满安静的恬谧,这对我而言,已经够了。
整首《国风 周南 关雎》在我的意象中是一部完整画面,和今天的爱情成长在都市里和繁华物质下有着极大的不同,《国风 周南 关雎》在我的意象里像是一副徐徐展开的画卷,在少年看到心爱的姑娘在沙洲旁边采着荇菜的时候,他的相思瞬间成为不可消去的结果。在那个遥远的安静时代,少年对着自己心爱的姑娘只能在遥远的地方看着,这一看却看出了一首流传千年的诗词;而对于我目前所生活的这个时代而言,《国风 周南 关雎》中的少年和姑娘、沙洲和雎鸠已经成为了无可避免的逝去,在物质与欲望之间,这个时代的快节奏需求终于使得《国风 周南 关雎》成为了书籍中的经典。
我一直无法想象那样一种状态,姣好的姑娘在沙洲旁边采集着荇菜的时候,她是否知道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少年在悄悄观望?在注定饱含相思折磨的结局上,这样的一副画面对于一个时代有着多么巨大的影响力,以至于千年之后的今天,我所看到的不再是一副简单的画面,而是一种真诚的感动。至少在数千年之前,这世上曾经有过真正的爱情。(朱翊/文)
2009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