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的价值---读《国风 周南 卷耳》
国风 周南 卷耳
书名:诗经 作者:不详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在我看来,《诗经》中大凡主角属于女性的篇章,大多将女性塑造成了一种“怨妇”。这一方面主要是由于女性在那个时代所遭受的社会地位低下决定;另外一方面,当时的社会状况也为那个时代下的女性成为名副其实的“怨妇”打下了基础。不过,在今天开来,无论这些“怨妇诗”写得如何,或是其代表了什么深层的含义,但今天它们带给后人的,却是无以伦比的珍贵史料,这正是这些“怨妇”诗在历史中除了文学意义外所产生的另一种价值。
和《诗经》中的其他篇章一样,《诗经》中的这篇《国风 周南卷耳》也算是一首典型的“怨妇诗”,不过,虽然作为一首“怨妇诗”,但《国风 周南卷耳》自始至终都没有点明这个抱怨着的主角是男是女,不过依照当时的社会习俗来看,《国风 周南卷耳》中的这个女主角自然是女性无疑。因为在那个时代,一般的社会状态还都维系着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风貌,因此在这样的推测上即可对诗中所描绘的主角身份作一个大致的推测。
不过,对于《国风 周南 卷耳》来说,主人公的性别自然不会是本诗的关键所在,和《诗经》中的其他篇章一样,《国风 周南卷耳》通过一个女子之口,诉说了一种无他人在身旁陪伴的苦闷之情,透过各种各样的比喻来表达自己内心里的苦闷,这正是《国风 周南卷耳》这首诗歌在这方面最为出色的代表。不过,在那个遥远的时代里,当时的社会生产关系也决定了当时的妇女在社会阶层属性中,所要承担的社会角色。
在中国传统的思想中,男性一直是阳刚的代称,这样的思想一直影响了整整整个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步伐,今天在男女平等甚至女权主义在超却一切的时代下,自然无法想象上千年前的女性地位。在《国风周南卷耳》中,这个女子和其他同时代的女子一样,在丈夫外出未归的日子,所有的一切原始劳动都加压在其身上,同时在各种各样礼教的束缚下,这样的女子无论在身体还是精神方面都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正是这种压力的困扰,才使得这些女子得以在《国风周南 卷耳》中畅快淋漓地表达自己的全部思想感情。
作为人之常情的一种情绪,我并不认为所有抱怨都是一种消极或是堕落的思想,至少在《国风 周南卷耳》里面我看到的是另外一种含义。在主角身上所展现出来的“怨”,一方面是主角对于自己所处地位和所要面对的繁重劳动的些许抱怨,另一方面,在《诗经》中的这些“怨”,也充分地说明了当时时代里的女性生活,以及当时的社会生产情况,从某个方面来说,这些都是无以鉴定的珍贵史料。
不过,话说回来,《国风 周南 卷耳》里的女子的苦闷估计也只适合于产生在那个遥远的时代。(朱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