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村文化生活网

农村文化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视点

我一生中见过的鹰将只有一只

时间:2009-12-07 来源:  作者:

  

  至今仍很难忘却平生第一次见到鹰时,那种令人回肠荡气的感觉。在南方,天空基本上是为燕子、麻雀等温柔的鸟类所占据。偶尔于季节更替之际,能遇上迁徙的雁阵,多多少少流露几分阳刚之气。鹰是稀客。

  发生在上学路上,我抬头看见一只鸟,漫不经心地滑翔。可能正是其神态,而不是相貌吸引了我,虽然它的相貌与别的鸟也有所区别,譬如周身的羽毛显得粗糙,硬朗,仿佛每一根都被气流鼓满,带有金属的光泽的质感,使我触目惊心的是它的翅膀,一动不动,似乎属于多余的装饰,这不妨碍它比任何鸟飞得更高、更轻松。我简直以为眼前是一只黑颜色的风筝,没有生命,平贴在天空的表面。它是借助什么飞翔起来的?难道仅仅是一股傲气吗?我怀疑着。

  旁边不断有行人抬起头来。谁还轻轻咂了一下嘴:%26ldquo;那是鹰。%26rdquo;这一个字眼,此刻比什么都能打动我。我如痴如醉地仰望着它,头脑中一片空白,几乎以为在其周游的范围之外,不再有天空。是的,不再有天空,除了那对翅膀,除了那对翅膀所划出的看不见、却扣人心弦的弧线。鹰漫不经心,傲视一切的神态太让我折服了,如果它产生在一个人身上,那个人将是最有魅力和威信的人,哪怕他一声不响,垂着眼睛走自己的路%26hellip;%26hellip;我望着鹰,血一点点热起来。

  附近郊区小学的上课铃响了,我连忙收回视线跑过去。第一节课是在空白中度过的,心仿佛依旧提在半空中。我下意识地在笔记本上画了一只只鸟,虽然画变了形,但我知道它是谁。一下课我就跑到操场上,看见的只是天空,那些云,显得多么的虚弱。

  至今仍很难解释那只鹰是如何闯进我童年生活的,像一只青筋毕露的手,代表一种精神的力量,傲慢地把门推开,我觉得一股野性的风扑面而来,每当想起鹰这个字眼的时候。

  

  多年之后又在动物园里见过类似鹰的东西,我几乎认不出它来了。那就是鹰吗?作为鹰,必须以天空作为陪衬,而不是牢笼。我固执地保留着对它的第一印象。我一生中见过的鹰将只有一只。 [1988年写】

  

   我知我想:【转贴】

  

  在图书管里翻到一本《冰上舞蹈的黄玫瑰》,洪烛那些熟悉的、淡雅的文字溪水般流到我的心上。

   很美的文字,细细地勾勒着,就像在一个明朗的晴天,搬一把椅子在花园里晒太阳,手里一瓶可乐,望着天空的白云,心思飘到很远的地方。

   带着墨香的字体,与他精致的思想,一同注入我疲惫的大脑,带来一丝别致的清爽。很喜欢他的那篇《男中音》,本想找来共赏,可惜网上却怎么也找不到,无法共享了。我非常喜欢那篇文章,在物欲横流的这个陆离怪异的年代,找到心底追深处的触动。

   洪烛的文字总是带些忧郁的,莫名有些伤感,又似乎在你身旁耳语,轻得像一丝空气,或是淡黄色的飘带。我呷一口咖啡,在他的文字中沉醉。

   我一般不看散文,就算看也是极少,因为没有情节,总是在叙述笔者自己的恩怨情愁与一相情愿的哀思让我感到甚是烦闷。然而捧起洪烛的散文,总是让我爱不释手,我深深呼吸,似乎嗅到书里的淡淡芬芳。

   建议大家去看看他的文章,真的很沁人心脾,总能在最无奈时找到一丝共鸣,与灵魂的碰撞。

  

项目网站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