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的提法是西方文化的陷阱
关键字:价值观 西方文化 利益 德 中华文化
简介:%26ldquo;价值%26rdquo;这个词最初是用于物品买卖方面,西方人随后就推广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使用,包括人的精神和感情。这个过程,其实是一种把人和精神物化的过程,也就是资本化的过程。潜移默化中,必然产生一切向钱看的社会思潮。所以价值观、普世价值、利益等概念的提出与扩大化,正是西方文化中钱就是一切的本质反映。在精神方面,中华文化讲究道德、仁义、心忧天下,毛主席时代进一步提出大公无私、人生意义。
有人根据中国两句古话%26ldquo;朋友值千金%26rdquo;、%26ldquo;黄金如粪土%26rdquo;,得出一个结论%26ldquo;朋友如粪土%26rdquo;,让人哭笑不得。虽然这是个笑话,其实还是有点深意的。在中国历史上,虽然经常用千金、黄金比喻各种朋友、感情或道德的重要性,但是还从来没有把金钱与人之间等同化。当然,这是封建、封闭、愚昧的表现,需要抛弃,全面引进西方文化。那么引进了什么呢?
价值观这个词,用得久了,大家习以为常了,大学生们甚至都会高呼%26ldquo;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6rdquo;、%26ldquo;创造价值%26rdquo;。这个词的玄机可就大了。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与西方接鬼的用词,深刻反映了西方文化的本质。西方文化本质是什么呢?就在于这个%26ldquo;价值%26rdquo;上。这个词最初是用于物品买卖方面,西方人随后就推广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使用,包括人的精神和感情。这个过程,其实是一种把人和精神物化的过程,也就是资本化的过程。潜移默化中,必然产生一切向钱看的社会思潮。最后的结果就是,提出了%26ldquo;普世价值%26rdquo;的高论,恶狠狠的要消灭一切异己,把一切事物都要%26ldquo;价值%26rdquo;一番。
还有一句饱受推崇的西方名言%26ldquo;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26rdquo;,也是很有玄机的。这%26ldquo;利益%26rdquo;也就是%26ldquo;价值%26rdquo;的另外一个称呼。在西方和今天被忽悠的人看来,价值和利益就是一切,什么朋友亲戚仁义道德良心天理等等都可以出卖%26mdash;%26mdash;这听起来是不是让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没错,这就是西方文化的本质,钱就是一切。其实就此话而言,也大有问题,他诱导人们只关注眼前利益。但是对于短期利益、中期利益、长期利益呢?这些利益经常是冲突的,但是西方文化却只要人们注重眼前利益,将来如何根本不管。这就是西方文化产生环境污染、资源消耗、侵略屠杀的根源。
抛弃了中华文化传统的%26ldquo;道德%26rdquo;、%26ldquo;仁义%26rdquo;等%26ldquo;腐朽落后%26rdquo;的东西,正是在崇洋媚外的改革开放中,引进了西方文化的价值观的思考方式。这威力如此之大,迅速瓦解了传统文化,使得一切向钱看成为社会思潮。
中华文化凡事都首先讲究%26ldquo;德%26rdquo;,在各文化中也是独此一家,这也就是中国独特的玉文化根源(君子德如玉)。一个人不论有多大才能,首先看其%26ldquo;德%26rdquo;,比如连看起来是莽夫练武都首先讲%26ldquo;武德%26rdquo;。德不好的人一律打入地狱,为什么呢?用文革的话说,就是%26ldquo;方向路线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26rdquo;。以人生而言,中国古人叫心忧天下、仁义道德、人命关天,毛主席时期叫人生意义、人生观、世界观、大公无私、人是世间最可宝贵的,西方文化则鼓吹实现人生价值、个人私利。这种差别,可不小,预示了人类的命运前途。
今后在吾的文章中,如无特殊情况,不再使用价值观一词来描述人的思想道德。同时,认定%26ldquo;普世价值%26rdquo;是一个万恶的贬义词,认定确实是代表西方文化的根源性用词。希望热爱中华文化和毛泽东思想的人,也能注意这个问题。
补充一句,吾常常自称自己是语言大师,不服的请参考《为什么发明推广%26ldquo;特色当局特色理论%26rdquo;等词》、《票主、资主、资由、洋贪等新词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