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村文化生活网

农村文化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 饮食文化

打黑提升招商引资“软实力”,为“重庆现象”喝彩

时间:2009-12-31 来源:  作者:

    12月21—22日,从重庆市召开了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了解到,2009年,重庆经济建设喜获丰收,预计全年GDP将达6000亿,增长14.5%,高出年初预定目标13%1.5个百分点,人均GDP将突破3000美元大关,全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达5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00亿元;进出口总额76亿美元;地方财政收入1000多亿。预计今年全年利用外资将超过36亿美元,居西部第一。

  在国际金融体系“旧伤未愈”,国内经济风险依然存在的情况下,重庆经济能逆势而上,超额完成全年预定目标,实属不易。2009年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一方面得益于国家宏观调控、市委、市政府打主动仗,及时出台多项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另方面则是重庆打黑除恶,提升了重庆投资环境“软实力”,营造了良好社会秩序和法制环境的功劳。

  “引进外资36亿美元、西部第一,实现GDP增长14%......”一边是打黑除恶工作捷报频传,黑恶分子不断落网;一边是经济快速发展,外地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巨大的经济发展让人喜出望外,重庆打黑不但没有吓退外资的投资,反而成为了外资投向重庆的巨大动力。

  打黑提升招商引资“软实力”,为“重庆现象”喝彩。

  打黑除恶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秩序。良好的社会生产秩序和法制环境是社会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而以黎强、龚刚模为首的黑恶势力,他们为了私欲,肆意破坏经济发展环境,违反政策法规,强迫交易,强买强卖,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经济发展的秩序,成为“五个重庆”建设道路上的绊脚石,是重庆经济发展健康发展的毒瘤。重庆市对这些害群之马的坚决铲除,不仅是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更是重塑重庆经济发展正常秩序的需要,保护了老百姓的合法权益,确保了社会稳定,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五个重庆”建设扫清了障碍,保护了经济建设成果,建立了良好的市场秩序和发展环境。

  打黑除恶为发展保驾护航。“黑恶不除,国无宁日”,铲除黑恶势力,不仅营造了良好的生产秩序和生活秩序,更是保护了社会经济的建设成果。黑恶不除,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就如同一句空话,构建和谐社会也只是一场“泡影”,“五个重庆”建设也将付诸东流。因此,打黑除恶不仅为重庆创造出一个清明的发展环境,更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保驾护航”作用。

  打黑除恶为吸引外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打黑除恶”,消除了罪恶,营造了平等互利的市场关系、良好的社会秩序和严谨的法治环境,能够吸引那些真正有本事、走正道的公司和生意人放心前来投资发展。重庆2009年36亿美元的外资利用就说明,良好的社会秩序和法治环境,是从根本上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

  打黑除恶提升了政府形象。“唯有忠肝义胆,方可除恶务尽”,重庆掀起的打黑风暴,让重庆名扬四海,重庆打黑除恶塑造了一个敢于承担、勇于负责、为民请愿的政府形象,给人以信任、安全、依靠感,良好的政府形象赢得了投资者青睐,使重庆成为外资投资的信得过的城市和热土。

  因此说,没有严谨的法治环境,发展就无从谈起。唯有使法治环境得以优化,才能确保经济与社会的安全、有序、健康、协调发展。曾几何时,一些地方领导对于深入开展打黑除恶工作的信念有所动摇,担心影响地方形象和招商引资受损,出现不想打、不愿打、不敢打的现象。而“重庆现象”恰恰驳斥了打黑除恶与经济发展相悖的论调和打黑除恶会把各路客商都“吓跑”的“杞人忧天” 的说法。

  “重庆现象”说明,打黑除恶,不光带来一方的平安稳定,增加了群众的安全感;同时也树立了党委政府的威信,提升了招商引资的“软实力”,保障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文/阿依郎

项目网站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