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村文化生活网

农村文化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视点

余大师一头撞在“诈捐门”框子上

时间:2009-12-31 来源:  作者:

余大师一头撞在“诈捐门”框子上

 

——“2009 中国学界万象”之一

 

5月31日,《北京文学》编辑萧夏林在《余秋雨20万假捐款“真相调查”》的博文中,质疑余秋雨为地震灾区捐款不会超过6万元,而不是他默认的20万元,要求余提供捐款证明。余秋雨随后在博客上回应,指斥“古余肖沙”为“咬余专业户”,但被指责:转移话题。

 

6月8日,余秋雨通过其担任名誉董事长的九久读书人公司发表书面声明,称20万元捐款已用于捐助都江堰3所新建学校的图书馆。但网民仍未消除疑虑,质疑焦点是余大师一直没有提供捐款证明。

 

6天后,易中天跻身论战,连续数日发表博文,称余作为公民不能诈捐,何况是公众人物!并“敦促”余秋雨尽快拿出“捐款早已如期到位”的确凿证据。针对余秋雨随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的“20万善款已到账”的说法,易中天连续追问不舍:“第一,到哪个账上了?第二,怎么到的?第三,啥时候到的?”得到回应是:“欢迎9月份来‘秋雨图书馆’(都江堰)参观、访问、提意见。”此后余秋雨通过博客宣称自己为灾区追加了30万捐款,用于购买图书馆设备。

 
  “诈捐事件”牵连四川三位作家:杨红樱、麦家和阿来。有网友质疑他们“诈捐”,三位不到半天就迅速出示捐赠票据,以自证清白。去年底,媒体质疑“童话大王”郑渊洁“诈捐”。郑渊洁业反应敏捷,在媒体报道的当天下午便在其博客上把捐款证书和收据都晒出来,并表示愿意接受公众监督。 于是,网上哓哓质疑立刻沉寂。

 

余秋雨大师惯常不按规则出牌,也许是有意勾人发火——逗你玩,我自岿然不动,手握票据引而不发;或是一时健忘,抑有难言之隐,而顾左右而言他。实在令正常思维者难以忖度!历览认捐场面,是何等感人;但“诺而不捐”已成慈善潜规则,口惠实不至者不乏其人。如其“诈捐”属实,对灾区民众和粉丝来说,是伤感情;对大腕本人,又何尝不是伤自尊呢?如不是“诈捐”,拿出收据一亮相,自然清白于天下。仿拟《沙家浜》阿庆嫂劝导沙老太的话——“你拿出来啊,一拿出来,不就完了吗?!”

 

项目网站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